《红梅白梅》赏析

作品赏析 - 花卉


自古以来,梅花以其耐寒独放、高洁不染的品格,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冬日里的美丽风景,更是文人墨客赞颂的主题。正如宋代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傲骨之美,更是象征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地位,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坚定不移的节操。。。。

元宵节始于东汉初,至今约有两千年,可谓历史传承悠久。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六朝时期主要是与春节相连祭祀的节日。隋唐时期,上元放灯、观灯成为春节的重要节俗。元宵灯会的兴盛从隋唐开始,历代相沿。隋炀帝杨广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每年元宵他都要在都城洛阳举行盛大的灯会,招待外国使者,以夸耀中国的富庶。唐朝是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元宵张灯风气更盛。。。

《梅园里》赏析


锺正山《傲骨凌霜》用逸笔草草的笔调随兴写就,将枝干与花朵简化为平滑稳健的线性结构,墨色稍浓的枝干主导画面的气韵走势,枝干扭曲变化,飞白随处可见,纤细的枝梢、点缀精细入微的圈花花朵、颤抖的花丝丰富了画面,点划明晰,笔法寓巧于拙,富有金石趣味,极具个性。。。。

《傲骨凌霜》赏析


锺正山的《空谷幽兰》创作于1980年,图绘空谷之中的两丛幽兰上下呼应,顾盼生情。兰叶左右纷披,兰花上仰下垂,表现出自然的意趣。全图以中锋行笔,润泽劲健,兰叶用笔舒展流畅,穿插有序,疏放得体,兰花清怡隽秀,给人以清高之美感。图中幽兰墨韵高华而不施任何色彩,。。。

《空谷幽兰》赏析


锺正山《浩然正气》便是以松为主题的花鸟佳作。该作品以长短线并用来表现松干的转折、阴阳、向背,长线条中不乏枯笔,去除用笔的光滑稚嫩之感,于枯笔皴擦之中带出富有书写意味的飞白,表现出松干苍劲,部分需要强调表现的阴阳面,也以复勾的形式托出。画中用笔有篆籀之感,浑厚圆润,运笔方向多有圆转之变,将松干的老练、雄强以勾勒外轮廓的形式表现出来,且不施过多的墨色,充分显示出锺正山对书法用笔的深刻领悟。画幅中央题跋“浩然正气”,以松喻人,富有人文情怀。。。

《浩然正气》赏析


这幅《千年不倒 万古留芳》是锺正山先生于八十岁高龄时因顿发灵感而创作的作品。画中树木挺拔而坚韧,似乎在讲述着时间的故事。树木形象以饱含力度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来,借由粗放而富有质感的皴擦,树木的质地和生命力被赋予了形象和灵魂。锺正山的笔触在纸面上自由驰骋,既展示了墨的流动性,又精确捕捉了树木岁月沧桑的肌理,将观者的视线引向那深远的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千年不倒 万古留芳》赏析


在中国绘画史上,竹子一直是文人墨客喜爱的主题,它是坚韧、节操和谦逊的象征。明代徐渭画竹,以其枝干的挺拔和叶片的清新,成为品格高洁和不屈不挠的象征。清代郑板桥以几笔浓墨捕捉竹子飘逸而不失刚劲的气质,《题墨竹图》云“风吹不弯,雪压不折”,体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高洁品质。而锺正山的《正直其外,虚怀其内》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再现,更在竹子的形象上赋予了深远的哲理意味。。。

《正直其外,虚怀其内》赏析


竹子清雅脱俗、高风亮节,《诗经》中便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描写,即使被大雪压断也绝不屈身,被君子广为引以自戒。而竹子坚贞、清雅、高尚的君子之风一直是文人所向往的。宋元时期画墨竹已很盛行,宋代苏轼、文同,元代吴镇、柯九思等都是画竹高手,清代郑板桥、李方膺对墨竹又有了长足发展。锺正山于2008年创作的《风竹林》,所追求的就是竹子朴拙浑然之美,。。

《风竹林》赏析


《顶天立地正直贞洁乃天下人之师也》赏析


锺正山的《顶天立地正直贞洁乃天下人之师也》,以广阔的横幅构图,展示了宁静的山林中,竹子以其挺拔的姿态矗立,成为画面的焦点。湿润与干枯相结合的水墨技法,以枯笔勾勒竹干,以湿笔点染竹叶,笔触既有力量又充满灵动。竹干挺拔,直指苍穹,而竹叶则细腻飘逸,是生命的活力与优雅展现。。。

锺正山的《八荣八耻乃建国之本》是一幅以中华传锺正山先生祖籍广东梅县,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客家人原系古代中原一带的居民,较多地保留了古中原一带的文化习俗,与当地原住著居民的风俗习惯有一定差别。客家人南迁后,因居住地比较荒僻,受战乱影响较小;而此时北方屡遭辽、元、金、匈奴等的入侵,其文化习俗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客家地区的民俗又与北方不尽相同。此外,客家人南迁后虽然固守原有的习俗文化,但在与当地原住居民的民族融合中,又不可避免地吸收融合了一些当地的习俗文化成分。。。

《客家精神》赏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