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正山老師之我見
谢忝宋博士,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国画系前讲师兼系主任,马来西亚草堂门东方艺术协会创会会长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
任何事物的演变,都有着其最根本的因素、传统、历史及背景,归根结底,都从自然中产生及演化而成的。从传统到创新;从中国水墨到南洋风格的水墨也是这样。他,即是当代一位具有极高成就,且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他,以传统水墨画为根基,创出了强烈个人风格且专属于他的南洋水墨画风格;他,正是我的老师锺正山先生。
先生的艺术创作,蕴含了「道」两极的思维,也促成了他的艺术释出「形而上」的氛围。在介绍先生的艺术时,重点在于艺术的成就及艺术思维的探索。
一、初期
年少时期,先生已在艺术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南洋美专是他中西美术基础的摇篮,而校长林学大先生的教育治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先生,令他终身投身于美术教育的发展,并在1967年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并立志以培养本地未来的艺术继承者。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及推广美术教育的理念,先生在马来西亚艺术学院中设置了平面广告设计系、室内设计系、工业美术设计系、纯美术系、音乐系以及校外进修中心、东方艺术研究中心、图书馆、展览馆等。
先生本身热衷于水墨艺术的探讨及创作。早在七八十年代,他勇于将西方美术中的点线构成法,融入传统水墨画中,并且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新时代水墨画教学法。
八十年代,先生受到台湾文化大学之邀,远赴台湾文化大学任教,并运用其研发的水墨新法进行教学。其中关键的要素有:
(一)不跟老套;
(二)不在枱面上画,而立在画架上画;
(三)位置経营,以点线面,新视觉构成法。
然而,此项新式的教学法,始终未能被该大学其他相较保守及传统的教授们所认同,即使如此,在此种情况下,先生还是教出不少杰出且有新思维的学生。
虽然,在台湾文化大学的执教并不尽如意,不想却因此于校外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且有远见的画家,并促成了「国际现代水墨画联盟」的诞生,并出任会长长达十年,奠定了先生的国际声誉与地位。(图1)
1990年,我受聘任教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并协助先生研发金石书画,增办水墨画系,同时创办校外「全国水墨画统一考试课程」,采用三年制课程并助编六级「教材范本」,考完六级,合格者颁发大专文凭。
1994年度先生与学院数位董事,又在中国创办三所「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也是先生推美术教育的终身理想,并做出极大的贡献。
图一1982年,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第一届国际现代水墨画联盟联展”开幕典礼(左三:锺正山,右三:文建会陈奇禄主任及画家)
1994年4月8日出席于中国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成立典礼及新闻发布会
199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成立庆祝大会
2000 湖南炎帝正山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开幕典礼
二、创作哲理影响
当时,在新加坡南洋美专任教的陈文希老师的水墨创作之特色-「分切线」(图二)、「抛物线」等,影响并启发了年轻的锺正山先生,尤其是先生的阴阳分割空间,以抛物线为架构,画里画外形式的创作,令先生找到了属于他的「异度空间」哲理,展现出他深远及强烈的阴阳虚实、现在与过去、时空互动、交错的视觉的表现手法,也丰富了他作品的想象和思维方式。这种古为今用、融会贯通、继承延续的哲学,深深地启发了本土水墨画未来的发展。
三、南洋水墨——锺正山「开拓新天地」创作的演进
先生艺术创作的进展,简单的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一)1957年受聘芙蓉中华中学,任校长秘书及美术老师.为了加强美术课程,先生在学校创办了美术研究会,为学校培育了不少美术人才,我就是当年的成员之一。
(二)新加坡画家陈宗瑞的南洋山水,启发了先生以椰风蕉雨的甘邦、鱼村、锡矿等为创作元素,画下他第一幅《马来风光》(图三),具有区域热带情调的创作。
(三)七十年代,先生创作了一系列传统儒雅文人的写意水墨,他弃用细笔而改用大笔,这一改变,大大地突出其强烈的个性,转变成了大气磅礴的画风,并融入了西方点线构成法,突破了传统的套路,营造新意的南洋水墨。(图四)
(四)马来典型人物画是先生在七八十年代研究水墨绘画时,注入其一种新元素,在迁想妙得中,悟出「土人」精彩的新南洋画风,并在水墨创作上再次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图五)
(五)画虎一杰是先生的心法,为了画好老虎,精心观察,并记其精神特点,用草书线条,写其班纹,改变了传统画虎之法,另开新篇。(图六)
(六)1990年后,先生在创作上,获得了另一个大成的高峰。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从古典人物、马来人物、土人创作及后期在异度空间的研发,均取得突破性的心得,并融入了人文生活中儒、释、道三家的哲理,终于悟达,创出新艺术符号,超越时空,画出了高境界的半抽象、本土水墨人物。至此,先生在世界水墨的研发与发展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常用印-醉醒斋「醉醒」二字为先生入世及出世的「二元哲学」,其中领悟出自郑板桥的文句:「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先生曾说:「醉时,难得糊涂。醒时,清清楚楚。」遇小事,似醉非醉,难得糊涂,这是他内在的实修,虚实有度,亦是他待人处事的妙法。当遇重要关键之事时,即须清清楚楚,思路清晰,行政公务策略,丝毫不差,也是先生普世大道的法度。他的题画:《管他门外的原子弹,老子自是酒中仙》,即在阐释自己表面糊涂,内在清醒的状态。
题画的哲理,是先生在生活中体会儒、释、道,处事之准则,其中作品如下:
《立天下大道》——写他的心中志向,立天下之大道——人物。(图七)
《放下》——布袋和尚——放下一切,是先生对佛家的放下一切的追求。(图八)
《宁可直中取》——取之有道,不愿曲中求,亦是个人真性的表达,愿者上钩——钓鱼翁。(图九)
《外师造化内法心源——半抽象人物》——外师转向内法,无中生法,是艺术创造者,意境高深的哲理。(图十)
《无声胜有声》——创外形符号,会意生象,感悟音的韵律,呈现气的周转,妙在画外——无声胜有声。(图十一)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齐眉举案闺中怨妇》——抽象人物——是一幅切割,特殊的立体空间,分别把齐眉举案,闺中怨妇,人未识各置各的空间,在分隔又互动,形成了一种另类的异度空间。(图十二)
《管他门外原子弹-醉翁》——是他的,醉醒哲理,写其内在法与出世看法,不理世间的舆论,自称老子自是酒中仙。(图十三)
艺术创作,即如万物从「无」而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经历而后复归于「无」的过程。先生将此艺术创作的演进及呈现称之为「大象无形」。而他晚期的创作,正全然地体现了这境界。(图十四)
先生艺术的创作,也深受「中庸平衡」之道的影响,即是「执其两端,用其中」的论法。此哲理,除了艺道,亦可用于商道、政道以及人生的处世等方法。他的平衡法不只是我国,即使在国际水墨画界都是一位佼佼者!(图十五)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
四、结论
「道」无所不在,艺术创作的泉源亦无所不在。我们在先生的作品中,可深深地体会道家师造化、佛家去执包容、儒家中庸之道等心法之高深境界。
如今已臻 87高寿的先生,另开一片可爱、返朴归真的天地。其作品呈现了天真的童趣,乐悠无愁的味道,给人思索!回味无穷!幸福之家,对先生来说是无可厚非。
在此,谨祝福:老师展出吉祥如意!并祝先生万寿无疆!